【秀春的由來】

秀春logo(文字).png

創立秀春教育基金會—對母親未及行孝的強烈虧欠及遺憾,以大孝來尊親,回報母親的愛!

   吳老師在母親八十歲冥誕時,以母親姓名創立了「秀春教育基金會」,有關「秀春教育金會」命名的深層意義,吳老師談到他心中深切的感懷。他說:「子女和父母相處總有期限,不可能永遠擁抱父母之愛,但不曉得明天先來,還是無常先來,人生有很多來不及,帶有很多的遺憾」。他媽媽於壯年五十二歲時過世,他高中剛畢業讀大一上學期。當時吳老師雖傷心,但懵懵懂懂,不知生命已然失掉了強大的依靠,那時他最重視朋友,友情、愛情充滿他的生命,年輕的他只想逃離父母。他知曉媽媽很辛苦,是人家所謂「做到死的人」,他雖心疼難過,但是不懂少掉媽媽是失掉人生很大的後盾。一直到出社會後感受人生的顛簸,做為一位補習班老師,每天全省奔波,身處很競爭鬥爭的環境,吃盡很多的悶虧,人生的道路跌跌撞撞,沒有依靠的避風港,沒有一個可以訴說心中苦處的港灣,才知道少掉媽媽真的是少掉最重要的支持力量。

  吳老師的女兒出生後,他才了解什麼是牽腸掛肚,他發現身邊沒有女兒會覺得驚慌,甚至睡不著覺,那時他才感悟到媽媽的偉大。媽媽承擔他家裡所有的工作及債務,用勞苦悍衛整個家庭。那時起,開始對媽媽產生很強烈的虧欠和思念,也才體會出母親的偉大,但是來不及了!他母親從來沒有享受過好日子,幼年是童養媳,中年因為先生票據案入獄,獨立扛起家計,壯年得到胃癌過世。吳老師賺取第一份薪水,就帶爸爸去日本富士山旅遊,以滿足爸爸的願望。但對媽媽呢?他說:「媽媽根本沒有出過國,第一次出國就是去天國」,以此來述說自己心中的慨嘆,和未及對媽媽行孝的虧欠,但是已永遠沒有辦法補救。吳老師感性的說出:「我媽媽在世之日,常被貧病所苦,我不知道如何報答媽媽,所以將對媽媽的感謝轉化為力量,我媽媽在世很窮困,但是為人良善,經常幫助別人,她過世時,很多人以路祭來表達對她的敬重,我要把媽媽助人的精神傳遞下去,我期待媽媽在天之靈能覺得雖然這一世生命短暫,沒有福氣可以享受,但覺得很光榮,雖然她的軀殼不在,但是她助人利他的精神永遠都在」。吳老師八十幾歲的姑媽曾告訴吳老師說:「你現在有很好的發展,你媽媽很沒有福氣可以一起分享你的成就」,吳老師回應說:「不會哩!現在秀春基金會幫助很多人,很多宜蘭人都認識我媽媽,知道她的名字,我媽媽以前再窮都幫助人,給別人帶來喜悅,她如果有靈會很高興!」。吳老師認為財富轉眼就過,助人的名聲卻會永遠都存留,他用行善的大愛來彰顯媽媽,他母親若在天有靈會感應到,雖然他再也無法奉養母親,但他以大孝來尊親,來回報母親的愛!